一年多来,军改在改革大棋局中稳健落子,进退去留成了每名军队干部都绕不开的话题。复转涉及每名干部的切身利益,矛盾交织,思想波动大、实际困难多在所难免。如何帮助军转干部完成人生的重大转折,让他们走得安心,落地舒心?笔者感到,军地各级应带着感情来帮助军转干部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让他们在转身的过程中,感到4种幸福。
认可的幸福。许多同志十几年如一日,扎实工作,组织上现在把他们列为复转对象,不是个人能力问题,而是改革大局的需要。军队各级党委要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尤其对有思想反复或有现实困难的,更要耐心细致做工作,这也是对军转干部担当精神给予充分认可的应有之义。
理解的幸福。军转干部到地方,人生地不熟,工作开展面临诸多困难。要积极做好靠前保障,从档案接收、岗位安排、业务培训、扶助就业等方面,急军转干部所急,想军转干部所想,帮军转干部所需,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地方工作,把这些“最可爱的人”接收好、安置好、使用好。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有大局观念,视军转干部为亲人,出台一些特殊政策,让其感到政府的理解和关怀。
心安的幸福。许多军转干部还面临家属就业、子女上学、伤残病痛等问题,我们应积极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家庭特别困难的,主动给予特困救济;对家属工作安排、随调随迁、子女上学择校转接等问题,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妥善办理相关手续;对干部本人身患重病或因工致残的,做好医疗服务保障,符合评残条件的提早办理评残手续,最大限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自我实现的幸福。军转干部服役时间长,与地方接触机会少,人脉关系不熟,对地方政策规定不熟悉。调查显示,参与创业的军转干部普遍认为,缺乏知识、技能和信息是创业面临的3大难题。地方政府要着眼军转干部特点,搞好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和创业服务的一体化创业扶助之路。要宣传好国家和本地区出台的创业、安置等优惠政策,让他们看到在地方的发展前景,使其创业有信心,干事有劲头。
习主席曾说,“我也是一名军转干部”。一身戎装一生情,一朝戎马永姓军,对军人而言,军装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无数与奋斗和奉献有关的回忆。在军地各级激励军转干部继续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每名军转干部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工作,把握机遇,敢于拼搏,妥善处理好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战场”上再续精彩人生。(曹志民)